公司新闻
主动微波遥感技术是什么(主动微波传感器)
发表日期:2024-11-07

微波遥感简介

微波遥感是一种利用传感器工作于微波波谱区域的遥感技术。这种技术通过传感器接收并解析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信号,以获取地物信息。微波波长范围广泛,通常在0.8至30厘米之间,包括K、Ku、X、G、C、S、Ls和L等多个波段。

微波遥感原理是一本专为满足国际微波遥感快速发展的需求而编撰的教材,旨在为中国培养在微波遥感领域的专业人才。它被设计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对测量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以及环境资源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相较于原版,本书做了多方面的扩充。

微波辐射计是一款被动式微波遥感设备,微波遥感起步晚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但相对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器而言,微波辐射计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可见光遥感只能在白天工作,红外遥感虽可在夜晚工作,但不能穿透云雾。

微波遥感是什么?

1、微波遥感能感测比红外辐射波长更长的微波辐射,工作波长在1~1000毫米的电磁波段。它具有穿云破雾、夜间工作的能力,是一种全天候的遥感手段。微波遥感器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2、微波的发射与接受是通过成像雷达来进行的,雷达可以安装在地面、飞机、卫星上,因此微波遥感也称雷达遥感。微波遥感以其能够全天候工作、穿透能力强等特点,成为重要的遥感技术手段。以下将对几种常见地物的微波特征进行介绍。

3、微波遥感利用的是波长较长的微波,通常在微米量级。由于波长较长,微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相比之下,可见光波长短,其粒子性更明显。可见光主要通过碰撞和散射来传播,因此难以穿透云雾。 微波的波长仅比云雾中的微尘、水滴等微小颗粒略长,这使得微波可以通过衍射作用穿过这些“障碍物”。

sar线是什么

1、SAR线即合成孔径雷达线,是一种遥感技术,常用于地质勘测、环境监测、海洋研究和军事侦察等领域。它利用卫星或飞行器上的雷达系统发出微波信号,接收地表反射回来的信号,并通过对这些信号的解析和处理,形成高分辨率的图像。这些图像能够反映出地表特征、地形地貌、植被覆盖以及水文分布等信息。

2、SAR线是一种遥感技术中的术语,常用于描述通过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获取的数据图像中的特定线条或轨迹。SAR,即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主动式微波遥感技术。它通过搭载在卫星、飞机或其他平台上的SAR系统发射和接收微波信号,来感知和观测地球表面的信息。

3、SAR指标又叫抛物线指标或停损转向操作点指标,其全称叫“Stop and Reverse,缩写SAR”,是由美国技术分析大师威尔斯-威尔德(Wells Wilder)所创造的,是一种简单易学、比较准确的中短期技术分析工具。

遥感技术的分类包括哪些呢

1、其次,按工作原理的不同,遥感技术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大类。主动遥感技术通过发射特定波段的电磁波,然后接收反射回的信号,以获取目标信息。被动遥感技术则不发射电磁波,而是接收来自目标的自然辐射,如太阳光和地表反射的红外线等。这两种技术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农业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① 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分类: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 ② 按所利用的电磁波的光谱段分类: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三种类型。 ③ 按研究对象分类:资源遥感与环境遥感两大类。④ 按应用空间尺度分类:全球遥感、区域遥感和城市遥感。

3、紫外遥感:传感器探测波段在0.05~0.38μm之间。可见光遥感:传感器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如摄影机、扫描仪、摄像仪等。红外遥感:传感器探测波段在0.76~1000μm之间,如摄影机、扫描仪等。微波遥感:传感器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如扫描仪、微波辐射计、雷达、高度计等。

4、遥感技术主要分为两类:有影像方式遥感和无影像方式遥感。有影像方式遥感是指能获取图像信息的手段,其成像原理各异。其中,摄影方式遥感是基于光学原理,通过像机如多光谱摄影机,执行航空或航天任务获取图像。

5、多谱段遥感:利用几个不同的谱段同时对同一地物(或地区)进行遥感,从而获得与各谱段相对应的各种信息。将不同谱段的遥感信息加以组合,可以获取更多的有关物体的信息,有利于判释和识别。常用的多谱段遥感器有多谱段相机和多光谱扫描仪。

6、遥感技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首先,按遥感平台的高度划分,有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航天遥感,又称为太空遥感,主要利用人造卫星、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等太空飞行器进行地球观测,有时还包括行星探测器。


Copyright © 2020-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开·体育全站apply(kaiyun)(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