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涵秋教授在遥感技术领域做出了多项创新,创建了一系列独特的遥感指数和技术创新,为全球遥感研究贡献了宝贵的知识。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徐教授在遥感指数和技术创新方面的贡献。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改进型水体指数(MNDWI)。
通过研究,近年来先后在国际遥感专业杂志上提出三个遥感指数,此外,还开发了多项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创新技术: 长期以来,世界上的各种遥感指数都是采用影像的原始多光谱波段来构建,几十年来这一构建原理和形式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以致碰到复杂地物(如建筑用地),传统的指数构建原理和方法就显得束手无策。
其科研成果不仅在国内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一)、三等奖的荣誉,更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证明了徐涵秋教授在环境与资源遥感领域的研究实力与贡献。
徐涵秋在多个领域发表了重要论文,主要集中在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遥感技术应用等主题。以下是对徐涵秋近期主要论文的概述: **城市化与土地表面温度影响研究**:徐涵秋与合作者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中不透水面发展对陆地表面温度的影响,以厦门为例,分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
1、遥感经历了60年代的奠基、70年代的发展、80年代的巩固、90年代的大发展,已为世人所瞩目。自90年代以后,一系列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新工艺正在酝酿和形成,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遥感正在向高分辨率、高光谱等方向发展。
2、年10月14日,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自主的陆地资源遥感卫星。随后,我国遥感卫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成功发射。
3、传感器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从早期的胶片相机向大面阵数字化发展。国内制造的数字航空测量相机已拥有8000多万像素,能够同时拍摄彩色、红外、全色的高精度航片,大幅提高了遥感飞行效率。同时,激光三维扫描仪、红外扫描仪等小型高精度遥感器为无人机遥感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指数包括宽带绿度、窄带绿度、光利用率、冠层氮含量、干旱或碳衰减、叶色素和冠层水分。它们分别衡量绿色植被的数量、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效率、氮含量、碳含量、植被胁迫和水分状态。
针对石漠化信息提取的特点,参照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提取植被指数的原理,并对两者进行了改进,形成改进增强型植被指数(GEVI)。
叶面积指数lai是采用经验公式遥感反演法,通过多种卫星遥感数据(Landsat、MODIS等)反演得到。
植被指数。叶绿素含量与叶生物量相关遥感反演根据植被指数。植被指数是对来自冠层的散射信号进行加权求和,与植被的垂直结构、叶片的生物物理特性及光谱特征等有关,常用的植被指数有NDVI、EVI、SAVI、PVI等。
1、我国航空遥感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30余家拥有中小型遥感飞机的专门航空遥感单位,实现了无人机遥控、半自主、自主三种控制方式,载荷和巡航时间显著提高。
2、面向未来,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明确其发展目标,致力于服务国家需求,探索科学前沿。
3、无人机遥感技术以低速无人驾驶飞机作为空中遥感平台,通过彩色、黑白、红外、摄像技术拍摄空中影像数据,并利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一系统集成了遥感、遥控、遥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展现出突出的综合优势,成为一种新型应用性技术,为我国航空遥感业务需求提供了有效支持。
Copyright © 2020-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开·体育全站apply(kaiyun)(中国)官方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